台灣山水的波光之美 二
攝影達人ctg攝影/文
余攝影山水是要將田園山水用詩的意境讓視覺再現,
品味攝影的田園山水作品給人以無限遐想。
欣賞縱橫大氣的山水波光中,彷彿散發出迷人的幽幽泥土香味;
變幻多彩的墨韻中隱現著野壟和水窪;那山光的倒影水媚,
讓我感覺無限的親切,無限的平和,無限清靜安謐,
處處飄蕩著一首首悠美和諧的山水交響或協奏曲。
人與自然的大博愛,人與人的大平和在攝影的鏡頭下盡情傾注。
正如攝影的心靈要有謙卑胸襟與大度,寬厚謙和與仁愛。
攝影的作品讓人感悟著什麼是真,什麼是善,什麼是美。
讓大家喜歡大自然原來那麼清新,那麼恬淡優美,
讓人明白了陶淵明為何:『躬耕南畝,歸去來兮!』
《禮記》上說,「夫山,一拳石之多,及其廣大,
草木生之,禽獸居之,寶藏興焉。」這是山的神奇。
《論語》說:「仁者樂山」;
朱子說是因為「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,故樂山」;
《韓詩外傳》則說,因為「山者萬物之所瞻仰也:
草木生焉,萬物植焉,飛鳥集焉,走獸休焉;
吐生萬物而不私焉。出雲導風,天地以成,國家以寧。此仁者所以樂山。」
其實,山的本身就是一座知識豐富的大寶庫,
每一個人都可以憑藉自身的本事,從中取得當值的寶物:
走得深些的有深些的收穫,走得淺些的有淺些的收穫;
本事大的得大收穫,本事小的就得小收穫;
遊不同的山可以有相同的收穫,遊相同的山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收穫,
一切的關鍵,都在自己的身上。
陸游詩說的「遊山如讀書,深淺皆可樂。」是就休閒的角度而言;
圃翁以為「淺深在所得」,是連益智的目的也算上了。
不管益智或休閒,遊山之樂樂無窮,只要敞開心胸,
踏出腳步,迎向山林綠野,那麼你將不斷的從大自然中的;
每一花一草、一樹一石之中,感受到難以想像的智慧和深趣。
山色早晚的變化,沒有比春秋兩個時節的季末更頻繁的。
晚春四月,山林開始染上新綠,先是淺淡的,
然後是深濃的,變換之快,連早上晚上的都大不相同;
到了九月深秋,山上林木枝葉開始轉黃,黃葉在朝陽夕照的輝映下,
幻化出赤、黃、紅、紫等光豔的色澤,真是美麗極了。
有的黃葉伴著低吟迎風飛舞,有的黃葉耐不住寒霜,瑟縮得顏色更深了。
其他還有煙散嵐聚、雨停岫現、雲霓盤繞、霞霧烘染等等奇景,
都可以在頃刻之間上演或消散,令人目不暇接,歎為觀止。
山色是令我千賞萬攝都不厭的,四時欣賞山中或溪谷:
『煙嵐飛騰、雨出山岫,雲盤層峰,霞繞長嶺,:煙入山嵐,
泉水激石,泠泠作響;水皆縹碧,千丈見底,游魚細石,直視無礙。
淙淙徹暮,谷水潺潺,木落翩翩,水鳴濺濺,
音泠泠而盈耳予細味琴音,如微風入深松,寒泉輕滴幽澗,和靜清遠古澹恬逸。
高山雲海,平川薄霧,夏日濃蔭,江峽夜幕,奔騰的飛瀑,夕陽中的蒼山,
就像琴韻隨微風吹入深邃的松林般的安謐和遼遠,
像寒泉滴落清幽的溪谷般的古雅和淡泊。』。
山中平坐,恬淡之中,山宇的心聲並未斷絕,
沉澱下來,心靈愉悅化得悠遠而揚長於夜空。
與山相逢相對,慶幸之中看而不厭,我在靜坐高山之亭,聆聽山語而不禁脫塵了。
與風夜談,即使述說的仍是人間煙火、凡人的故事,
這是一種充滿和諧、溫馨、親和舒爽的情境,
是“山人合一”的清明,因親山而有了愉悅的溫暖吧!
聽說:『賞山水波光之美須人品,誰能深解其中之味?』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