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沙鎮山后民俗文化村  雕樑畫棟之美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攝影達人ctg 攝影/

金沙鎮【山后民俗文化村】充滿古趣的閩南傳統建築聚落,

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,格局壯闊整齊,

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。

到金門想要拍攝欣賞了解古厝聚落之美,而又要有旅遊樂趣,

那「山后民俗村聚落」絕對是讓你驚豔《喀嚓喀嚓》的第一首選。

金沙鎮位於大金門島東北方,三面環海,西南面則與本縣金湖鎮接攘。

總面積共42.1334平方公里,約佔本縣總面積三分之一強,

屬於全縣中面積最廣之鄉鎮;就人口密度與都市發展狀況而言,

金沙鎮於金門縣中發展較為緩慢而山后民俗村就是位於這裡。

『金沙鎮』不亞於金城、金湖鎮,其最大特色在於它擁有金門唯一獨有的;

「大自然景觀」:三大山脈《太武山、五虎山及金龜山)環繞、

綿延好幾公里之水系(斗門溪、田埔溪)、沼澤海岸生態、沙灘、森林、

遼闊的平原農田以及人文歷史背景:

山后古厝規模獨具,金門為何四處皆聚落,至今沒有被現代建築參雜,

這是要歸功於金門一直以來處於軍事管制之地,阻絕外來商業活動。

因此,在開放觀光僅十多年時間,及各相關單位對文化古蹟的保護下,

讓金門至今還保有非常完整的古厝聚落;有著迷人色彩的古貌。

1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2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3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4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5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   

民俗文化村的建築形式特色;

山后民俗文化村為閩南傳統建築,每座屋以二落大厝為基本形式,

屋頂造型為華麗的「燕尾」,顧名思義是形狀「長得像燕子的尾巴」,

是中國南方特有的,閩南地區最為盛行。建築物旁有護龍與突歸,

是大厝本身向橫伸展的佈局型式,附有馬背,馬背又可分為好幾種,

以陰陽學說裡的五行來劃分。古厝裡有精細木雕,

有「垂花」、「獅座」、「瓜筒」……等雕飾,每個都有特別涵義,

舉例來說:「垂花」為清淨的蓮花,其意義代表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。

屋外有石鼓,具驅邪迎神的意涵。壁上還有一些雕刻跟彩繪,

主題常以花鳥、人物、山水跟太極八卦為主。

十八間厝用料考究,以泉州白石砌牆,交趾陶裝飾壁面,

還有斗拱雕琢,石雕精緻,栩栩如生。

 6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7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9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0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  

民俗文化村依文物、禮儀、喜慶、休閒、武館、生產等單元,

展現金門地方民俗,另有古代官邸一座,

可以欣賞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。

另就民俗文化村建築的建材及聚落特色詳細敘述如下:

山后民俗村的建築規畫格局與建材特色,其傳統建築是:

紅磚紅瓦即深受泉州一帶民居「紅磚文化」的影響。

歷來將紅色視為喜慶吉利的顏色,

所以泉州人索性把紅磚叫做「福辦磚」。

而閩南式民居外牆及屋面喜用紅磚赤牆,

繁複豪華的牆身是活潑朝氣的寫照。

在民俗文化村建築物的牆面都可看到紅磚的運用。

主要建材大量取自大陸,包括燕尾磚、福州杉、泉州石與漳州青石等,

在泉州師父主導下前後興建廿五年才完成,總計二落大厝十六棟、

三落鄉塾及三落宗祠各一棟,合稱「十八間厝」,

2001年獲得票選為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。

 11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2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3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4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5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  

金門地質部份由花崗岩組成,因花崗岩質地堅硬,所以就地取材,

壓碎後製成石灰,用來塗抹建築的基部。

運用海地特產牡蠣殼灰:因為金門屬於海島,在粉刷牆體或圓柱時,

採用碎牡蠣殼並使用類似近代『洗石子』的作法,稱之為『抹灰』。

也從福建同安縣取材青斗石雕刻增加美觀,地堅硬細密色澤帶綠,

適用於細緻的石雕素材,更增添建築整體美觀所採用。

山后民俗文化村現在正積極往觀光方面發展,

政府藉著補助當地住戶重整古厝的方式,希望當地居民將此地保持原狀,

吸引觀光客前來遊玩,欣賞閩南建築,感受它所散發出的人文氣息。

16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7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8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19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

20金門金沙鎮山后村  民俗文化村  

【待續】

arrow
arrow

    攝影達人c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